围绕拍摄目标检测概述:检测项目1.分辨率测试:采用USAF1951测试卡测量线宽0.25-228μm范围内的极限分辨率2.几何畸变率:通过棋盘格标定板计算径向畸变系数k1/k2/k3(范围15%)3.色彩还原度:基于24色标准色卡测量ΔE≤2.0的色差容限4.动态范围测试:使用灰度阶卡验证8-14档曝光宽容度5.信噪比分析:在暗场条件下测量≥40dB的信噪比基准值检测范围1.光学玻璃元件(含透镜、棱镜、滤光片)2.聚合物材料成像模组(手机/安防摄像头)3.CMOS/CCD图像传感器芯片(1/2.3"-全画幅)4.工业级红外热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。
1.分辨率测试:采用USAF1951测试卡测量线宽0.25-228μm范围内的极限分辨率
2.几何畸变率:通过棋盘格标定板计算径向畸变系数k1/k2/k3(范围15%)
3.色彩还原度:基于24色标准色卡测量ΔE≤2.0的色差容限
4.动态范围测试:使用灰度阶卡验证8-14档曝光宽容度
5.信噪比分析:在暗场条件下测量≥40dB的信噪比基准值
1.光学玻璃元件(含透镜、棱镜、滤光片)
2.聚合物材料成像模组(手机/安防摄像头)
3.CMOS/CCD图像传感器芯片(1/2.3"-全画幅)
4.工业级红外热成像组件(8-14μm波段)
5.印刷感光材料(银盐胶片/数码相纸)
ISO12233:2017摄影-电子静态图片成像分辨率测量
ASTME259-06几何光学系统畸变测定标准
GB/T29298-2012数字照相机光电参数测试方法
ISO15739:2013图像噪声与动态范围测量流程
GB/T34990-2017光学系统杂散光测试方法
1.ImatestMaster图像分析系统(版本4.5):支持MTF/SFR/色差多维分析
2.KonicaMinoltaCS-2000分光辐射计:波长范围380-780nm,精度0.3%
3.OptikosCMT2000调制传递函数仪:空间频率0-200lp/mm测量能力
4.X-RiteColorCheckerClassic色卡:24色标准参考色块组
5.VIAVIMTS-5000多光谱测试光源:覆盖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
6.FLIRSC8000红外热像仪校准装置:温度分辨率0.02℃@30℃
7.EdmundOptics36阶灰度测试卡:密度范围0.05-3.05D
8.SphereOpticsLMS-7600积分球:直径750mm1%均匀度
9.ThorlabsPM320E光功率计:量程10nW-20W0.8%精度
10.KeysightDSOX1204G示波器:带宽200MHz采样率4GSa/s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围绕拍摄目标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