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山监测研究检测概述:检测项目1.火山地震监测:震级(ML0.5-5.0)、频率(0.1-20Hz)、震源深度(0-30km)、波形持续时间(10s-600s)2.气体排放分析:SO₂浓度(0-5000ppm)、CO₂/SO₂摩尔比(0.1-50)、H₂S含量(0-200ppm)、He同位素比值(He/⁴He0.1-30RA)3.地表形变测量:垂直位移精度(1mm)、水平位移精度(2mm)、应变速率(10⁻⁸-10⁻⁶/天)4.热红外遥感监测:温度分辨率(0.1℃)、热异常面积(0.1-100km)、热通量密度(1-1000W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。
1.火山地震监测:震级(ML0.5-5.0)、频率(0.1-20Hz)、震源深度(0-30km)、波形持续时间(10s-600s)
2.气体排放分析:SO₂浓度(0-5000ppm)、CO₂/SO₂摩尔比(0.1-50)、H₂S含量(0-200ppm)、He同位素比值(He/⁴He0.1-30RA)
3.地表形变测量:垂直位移精度(1mm)、水平位移精度(2mm)、应变速率(10⁻⁸-10⁻⁶/天)
4.热红外遥感监测:温度分辨率(0.1℃)、热异常面积(0.1-100km)、热通量密度(1-1000W/m)
5.岩浆物理特性:粘度(10-10Pas)、密度(2500-3000kg/m)、结晶度(10-60%)
1.火山喷发产物:玄武岩/安山岩样本、火山灰粒径分布(0.001-2mm)、浮岩孔隙率(30-90%)
2.地热流体:温泉水pH值(1.5-9.5)、氯离子浓度(100-50000mg/L)、溶解SiO₂含量(50-1000mg/L)
3.气体采集系统:全碱液吸收管(流量0.5-5L/min)、被动扩散采样器(暴露时间24-720h)
4.遥感监测目标:热红外辐射通量(8-12μm波段)、InSAR形变干涉图(C波段雷达)
5.地震监测网络:宽频带seismometer(频响0.02-50Hz)、短周期检波器阵列(间距500-2000m)
1.ASTMD6246-18火山气体被动采样技术规范
2.ISO17742:2015火山地震波形分类与能量计算
3.GB/T35126-2017卫星热红外火山监测数据处理规程
4.GB50175-2021火山观测站建设技术规范
5.ISO19976-1:2020岩浆粘度旋转流变仪测试方法
1.ThermoScientificModel45i:紫外荧光法SO₂分析仪,量程0-100ppm,分辨率0.1ppb
2.TrimbleR10GNSS接收机:三维形变监测精度(2mm+0.5ppm),采样率20Hz
3.FLIRSC8350红外热像仪:640512像素,测温范围-40℃~+1500℃,热灵敏度<20mK
4.GuralpCMG-3TBseismometer:带宽300s-50Hz,动态范围>140dB
5.Agilent8900ICP-MS/MS:同位素比值测定精度<0.05%RSD,检出限ppt级
6.MalvernMastersizer3000:火山灰粒径分析范围0.01-3500μm,重复性误差<1%
7.LeicaTS60全站仪:测角精度0.5",测距精度(0.6mm+1ppm)
8.BrukerEM27/SUN傅里叶光谱仪:太阳吸收光谱法CO₂柱浓度测量,精度<0.1%
9.AntonPaarMCR702流变仪:岩浆粘度测量范围1mPas~1TPas,温度控制0.01℃
10.RBRsolo温度链:海底火山热液测量深度3000m,分辨率0.0001℃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火山监测研究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