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间隙宽度测量:范围0.01-5.00mm,精度±0.001mm
2. 平行度误差分析:允许偏差≤0.05mm/m
3. 表面粗糙度评估:Ra值范围0.1-6.3μm
4. 接触面压力分布:测试载荷5-200N
5. 热膨胀系数差异:温度范围-40℃至300℃
6. 介质渗透率测试:压力范围0.1-10MPa
1. 金属材料:铝合金/钛合金精密配合件
2. 复合材料: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层压板
3. 电子元件:PCB板层间空隙与芯片封装间隙
4. 密封组件:O型圈/垫片压缩形变量
5. 光学器件:镜片组装配间隙与光轴偏移量
1. ASTM B311:金属材料密度法间隙分析
2. ISO 1101:几何公差投影测量法
3. GB/T 1958-2017:形状和位置公差三坐标法
4. ASTM D3762:聚合物材料压缩形变测试
5. ISO 4287:触针式表面轮廓测量法
6. GB/T 16825-2018:电子万能试验机载荷测试规范
1. Mitutoyo Crysta-Apex S系列三坐标测量机(三维尺寸测量)
2. Keyence VHX-7000数字显微镜(5000倍显微成像)
3. Bruker ContourGT-K光学轮廓仪(纳米级粗糙度分析)
4. Instron 6800系列万能材料试验机(动态载荷测试)
5. Zeiss O-INSPECT 322复合式测量系统(多传感器融合检测)
6. Olympus IPLEX G Lite工业内窥镜(深孔内部间隙观测)
7. Hexagon Absolute Arm 7轴测量臂(柔性曲面扫描)
8. Thermo Fisher ARL EQUINOX 1000 X射线衍射仪(晶体结构分析)
9. Shimadzu AIM-9000红外热像仪(温度场分布监测)
10. Agilent 4294A精密阻抗分析仪(介电性能关联测试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极间空隙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