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成分分析:锂(Li)含量测定(0.5%-3.5%),铝(Al)、镁(Mg)、铜(Cu)等主量元素偏差≤±0.15%
2. 力学性能测试:抗拉强度(≥350MPa)、屈服强度(≥280MPa)、延伸率(≥8%)
3. 微观结构表征:晶粒度评级(ASTM E112标准)、第二相分布(SEM观测≤1μm)
4. 耐蚀性测试:盐雾试验(GB/T 10125-2021)、电化学腐蚀速率(≤0.02mm/a)
5. 物理性能检测:密度偏差(±0.05g/cm³)、热膨胀系数(20-200℃范围测量)
1. 铝锂合金铸锭及轧制板材(Li含量0.8%-2.5%)
2. 锂镁合金结构件(Li含量1.0%-3.0%)
3. 锂铝合金焊接接头(Li含量≤1.8%)
4. 锂铜合金导电材料(Li含量0.5%-1.2%)
5. 锂锌合金压铸件(Li含量0.3%-0.8%)
1.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(ICP-OES):ASTM E1479-2016测定主量元素
2.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:ISO 20203:2016进行物相鉴定
3. 金相显微镜观测:GB/T 3246.1-2012评估晶粒尺寸
4. 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:GB/T 228.1-2021执行拉伸试验
5. 扫描电镜能谱联用(SEM-EDS):ISO 22489:2016分析微观形貌
1. Thermo Scientific iCAP 7400 ICP-OES:多元素同步分析系统(检出限≤0.001%)
2. Bruker D8 ADVANCE XRD:铜靶辐射源(2θ范围5°-90°)
3. Instron 5985万能试验机:100kN载荷精度±0.5%
4. Zeiss EVO MA15 SEM:分辨率3nm@30kV,配备牛津X-MaxN能谱仪
5. Netzsch DIL 402C热膨胀仪:温度范围-150℃-1550℃,分辨率0.1μm
6. Q-FOG CRH盐雾箱:符合GB/T 10125循环腐蚀试验要求
7. Leica DM2700M金相显微镜:500×光学放大倍数
8. PerkinElmer STA8000同步热分析仪:TG-DSC联用测量精度±0.1μg
9. Gamry Interface1010E电化学工作站:阻抗测量频率范围10μHz-1MHz
10. Shimadzu AG-Xplus硬度计:维氏/布氏硬度自动转换系统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含锂合金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