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总碳含量:测定范围≥75%,精度0.5%(重量百分比)
2.硫含量:限值≤0.03%,采用高频红外吸收法
3.挥发分:控制范围8%-12%,热重分析法(TGA)测定
4.灰分残留:最大允许值≤5%,马弗炉850℃灼烧法
5.粒度分布:D50值0.5-1.2mm,激光衍射法分析
1.木炭基固体渗碳剂(适用于低碳钢表面硬化)
2.焦炭基复合渗碳剂(含BaCO₃催化组分)
3.石墨改性渗碳剂(高导热型特种材料)
4.稀土掺杂渗碳剂(提升渗层均匀性)
5.再生环保型渗碳剂(工业废料二次加工品)
1.GB/T1429-2021《炭素材料灰分含量的测定》
2.ASTMD4239-23《硫元素测定标准试验方法》
3.ISO12982-1:2018《碳质材料挥发分测定》
4.GB/T3074.1-2016《石墨电极热膨胀系数试验》
5.ISO13320:2020《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通则》
1.LECOCS844碳硫分析仪:高频燃烧红外检测系统
2.METTLERTGA/DSC3+热重分析仪:精度0.1μg
3.MalvernMastersizer3000激光粒度仪:量程0.01-3500μm
4.NaberthermL5/11马弗炉:最高温度1100℃
5.BrukerS8TIGERX射线荧光光谱仪:元素分析精度ppm级
6.NetzschDIL402C热膨胀仪:膨胀系数测量0.05%
7.ShimadzuEDX-7000能谱仪:表面成分快速分析
8.Agilent7900ICP-MS:痕量金属元素检测
9.RetschAS200control筛分仪:机械振动式粒度分级
10.HitachiSU5000扫描电镜:微观形貌观测(500000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固体渗碳剂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