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嘌呤含量测定:检测限0.1μg/g,线性范围0.5-500μg/mL,RSD≤2.5%
腺嘌呤/鸟嘌呤定量分析:采用同位素内标法,定量误差≤±3%
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检测:测定波长290nm,酶活单位(U/mg)计算
嘌呤降解产物检测:涵盖尿酸、黄嘌呤等5种代谢物,LOD达0.05nmol/L
热稳定性测试:模拟60℃/75%RH加速实验,评估嘌呤结构变化
食品类:动物内脏、发酵制品(啤酒/酱油)、海产品
药品类:抗病毒药物(如阿昔洛韦)、核苷酸类补充剂
生物样本:血清/尿液中的尿酸代谢谱分析
工业材料:核酸提取试剂盒中的嘌呤残留
环境样品: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嘌呤衍生物监测
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:依据ISO 20638:2015,采用C18反相柱分离,紫外检测器定量
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(LC-MS/MS):遵循ASTM D8371-22,三重四极杆质谱实现痕量检测
酶联免疫法(ELISA):参照AOAC 2016.17,特异性抗体捕获目标物
核磁共振波谱法(NMR):按USP<761>标准,通过1H/13C谱进行结构确证
毛细管电泳法(CE):基于ICH Q2(R1)指导原则,分离效率达105理论塔板数
Agilent 1260 Infinity II HPLC: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,波长范围190-950nm
Thermo Scientific Q Exactive HF-X:Orbitrap高分辨质谱,分辨率达240,000 FWHM
Bruker Avance III HD 600MHz NMR:配备低温探头,检测灵敏度提升5倍
Beckman PA800 Plus毛细管电泳仪:32通道自动进样系统,支持多种分离模式
PerkinElmer EnSpire多模式读板机:支持TRF/AlphaLISA等多重检测技术
获CNAS(注册号:详情请咨询工程师)和CMA(编号:详情请咨询工程师)双认证资质
检测体系通过ISO/IEC 17025:2017全要素认可
配置超低温(-80℃)样本库,确保检测物稳定性
拥有10人专家团队(含3名博士),累计发表SCI论文27篇
建立国际互认的数据溯源链,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符合JJF 1059.1要求
以上是与嘌呤基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