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心率测量:正常范围60-100次/分,异常提示心动过速或过缓。
2. P波分析:时限≤120ms,振幅≤0.25mV,用于评估心房活动。
3. PR间期监测:正常值120-200ms,延长提示房室传导阻滞。
4. QRS波群评估:时限80-120ms,形态异常提示束支阻滞或心室肥大。
5. ST段偏移量:抬高或压低≥0.1mV持续1分钟以上提示心肌缺血。
1. 心血管疾病筛查:冠心病、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患者。
2. 心律失常诊断:房颤、室性早搏及传导阻滞类型鉴别。
3. 术前风险评估:外科手术前患者心脏功能评估。
4. 药物疗效监测:抗心律失常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分析。
5. 健康体检:职业健康检查及运动员心脏状态评估。
1. ISO 80601-2-25:2011《医用电气设备-心电图机安全要求》规范设备性能验证。
2. GB/T 15597-2021《心电信号处理算法测试方法》规定信号分析流程。
3. AHA/ACC/HRS 2015《心电图标准化操作指南》明确导联放置标准。
4. ASTM F2504-20《心电图机临床准确性验证规程》要求误差率≤±5%。
5. YY 1139-2020《单道和多道心电图机行业标准》定义输出参数精度。
1. GE MAC 5500 HD:12导联同步采集,配备ST段趋势分析模块。
2. Philips PageWriter TC70:支持无线传输,内置30种自动诊断算法。
3. Nihon Kohden ECG-2550:0.05-150Hz频响范围,输入阻抗≥100MΩ。
4. Schiller Cardiovit AT-102:符合IEC 60601-2-25标准,采样率1000Hz。
5. Mindray BeneHeart R12:8英寸触控屏,支持起搏脉冲检测功能。
6. Fukuda ME KISS-13:内置热敏打印模块,分辨率≥400dpi。
7. Bionet CardioTouch 3000:配备运动伪差抑制技术及基线漂移校正系统。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