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余应力检测:X射线衍射法测量表面应力(0-2000MPa),中子衍射法检测深层应力(精度±20MPa)
显微硬度梯度检测:维氏硬度HV0.1-HV5(ISO 6507),步长10μm,最大深度500μm
晶粒尺寸分析:EBSD扫描电镜检测晶界角度>15°(ASTM E2627),分辨率达0.1μm
位错密度测定:X射线线宽法(Williamson-Hall法)检测10⁸-10¹²/cm²范围
热影响区表征:红外热像仪记录温度梯度(-40~1500℃),热循环速率0.1-100℃/s
金属焊接接头:包括钢、铝、钛合金等熔焊/钎焊区域
增材制造部件:SLM成形件的层间热影响区
高分子注塑件:流动前沿引起的分子取向区域
陶瓷烧结体:晶界扩散引起的成分梯度区域
复合材料界面:纤维-基体界面脱粘损伤区
X射线衍射法:ASTM E2860标准,采用sin²ψ法计算三维应力张量
纳米压痕测试:ISO 14577标准,连续刚度法测量硬度/模量梯度
电子背散射衍射:ASTM E2627标准,步长0.05-1μm的晶粒统计
超声波C扫描:ASTM E2700标准,10-100MHz探头检测亚表面缺陷
热重-差示扫描联用:ISO 11358标准,升温速率0.5-20K/min
X射线应力分析仪:Proto LXRD系统,配备Cr-Kα辐射源(λ=2.291Å)
纳米力学测试系统:Keysight G200,最大载荷500mN,位移分辨率0.01nm
场发射扫描电镜:FEI Apreo LoVac,搭配EDAX EBSD探测器
超声相控阵系统:Olympus Omniscan MX2,64阵元探头组
同步热分析仪:Netzsch STA 449 F3,温度精度±0.1℃
CNAS认可实验室(编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),具备CMA资质认定
40项扰动区检测方法通过ISO/IEC 17025认证
配备15台套进口精密仪器,年检测量超5000组数据
博士领衔的技术团队,发表SCI论文20篇相关研究成果
参与制定GB/T 38913-2020《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测定方法》
以上是与扰动区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