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何尺寸检测:总长公差±0.02mm,刃口圆角R值0.05-0.2mm,垂直度≤0.01mm/100mm
表面硬度检测:HRC 58-62(高碳钢),表面硬度梯度变化≤3HRC/0.1mm
微观组织分析:马氏体含量≥95%,残余奥氏体≤3%,碳化物粒径≤3μm
表面完整性检测:粗糙度Ra≤0.4μm,无显微裂纹(检测深度≥50μm)
疲劳寿命测试:模拟工况下最小循环次数≥50万次(载荷20-150kN,频率5Hz)
碳素工具钢冲头:T8A、T10A等材料,厚度0.1-6mm板材加工
粉末冶金冲头:ASP-23、ASP-30等高速钢系,适用精密电子元件冲裁
硬质合金冲头:WC-Co系(Co含量6-15%),用于不锈钢连续冲压
涂层冲头:TiAlN/TiCN镀层(厚度3-5μm),检测结合强度≥80N
异型冲头:带内冷却通道结构,通径精度±0.05mm,同心度≤0.02mm
尺寸测量:ISO 12180(圆柱度)、ISO 12181(圆度)标准,使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全尺寸扫描
硬度测试:ASTM E384显微硬度法,载荷500gf保持15s,9点网格取样
金相分析:ISO 643奥氏体晶粒度评定,配合SEM-EDS进行夹杂物分析
表面检测:ISO 4288轮廓法,白光干涉仪测量三维表面形貌
疲劳试验:ASTM E466标准,高频液压伺服试验机模拟实际冲压频率
三坐标测量机:Hexagon Global S 7.10.7,测量精度0.6μm+L/400μm
显微硬度计:Mitutoyo HM-220,载荷范围10gf-2kgf,自动压痕测量
金相显微镜:Zeiss Axio Imager M2m,带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
表面轮廓仪:Bruker ContourGT-K,垂直分辨率0.1nm,50×物镜
疲劳试验机:Instron 8850,最大载荷250kN,频率范围0.01-100Hz
获CNAS(注册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)和CMA(编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)双重认可,检测报告国际互认
配备ISO/IEC 17025:2017认证的恒温恒湿实验室(温度20±0.5℃,湿度50±5%)
建立冲头专用检测数据库,含2000+组材料-工艺-性能对应关系模型
自主研发的残余应力分析算法,可量化表面处理引起的应力分布梯度
技术团队含5名ASM International认证的材料工程师,年均完成800+项模具检测案例
以上是与切边冲头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