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后弧焊检测概述:检测项目1.焊缝宽度偏差:允许公差1.5mm(板厚≤20mm)2.余高控制:平焊位置≤3mm,立焊位置≤4mm3.咬边深度:最大不超过0.5mm且不超过母材厚度的10%4.气孔缺陷:单个气孔直径≤1.6mm(ASTME390规定)5.裂纹长度:任何方向裂纹总长不超过焊缝长度的15%6.熔深比例:对接接头熔深需达到母材厚度的70%-90%检测范围1.碳钢焊接结构件(Q235/45#钢等)2.不锈钢压力容器(304/316L材质)3.铝合金船体结构(5083/6061系合金)4.钛合金航空部件(TC4/TA1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。
1.焊缝宽度偏差:允许公差1.5mm(板厚≤20mm)
2.余高控制:平焊位置≤3mm,立焊位置≤4mm
3.咬边深度:最大不超过0.5mm且不超过母材厚度的10%
4.气孔缺陷:单个气孔直径≤1.6mm(ASTME390规定)
5.裂纹长度:任何方向裂纹总长不超过焊缝长度的15%
6.熔深比例:对接接头熔深需达到母材厚度的70%-90%
1.碳钢焊接结构件(Q235/45#钢等)
2.不锈钢压力容器(304/316L材质)
3.铝合金船体结构(5083/6061系合金)
4.钛合金航空部件(TC4/TA15材质)
5.镍基合金管道系统(Inconel625/825材质)
6.铜合金换热器管板(H62/T2材质)
1.目视检测:执行ISO17637标准进行表面缺陷筛查
2.超声波探伤:采用ASTME1648标准进行内部缺陷定位
3.X射线检测:依据GB/T3323-2005评定焊缝内部质量等级
4.磁粉探伤:按GB/T15822-2005检测表面及近表面裂纹
5.渗透检测:执行ISO3452-1标准评估非多孔材料缺陷
6.金相分析:依据GB/T13298-2015检验微观组织形态
1.奥林巴斯OmniScanMX2超声波探伤仪(64晶片相控阵技术)
2.GEInspectionTechnologiesXXG-2505X射线机(250kV穿透能力)
3.蔡司AxioImagerM2m金相显微镜(5000倍光学放大)
4.岛津AGS-X电子万能试验机(300kN载荷精度0.5%)
5.三丰MitutoyoSJ-410表面轮廓仪(0.01μm粗糙度分辨率)
6.YXLONFF35CT扫描系统(微米级三维缺陷重构)
7.Elcometer456涂层测厚仪(双量程0-2000μm测量)
8.ThermoFisherNitonXL5手持式光谱仪(合金成分快速分析)
9.Instron8862疲劳试验机(100Hz高频动态加载)
10.ZwickRoellZ100冲击试验机(摆锤能量300J精度1%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前后弧焊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