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离振子检测概述:检测项目1.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(SPR波长):测量范围400-1200nm,精度0.3nm2.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强度(LSPR强度):动态范围10^3-10^6counts/s3.电场增强因子(EF值):定量分析范围10^2-10^8倍4.纳米粒子尺寸分布:粒径测量精度0.5nm(20-200nm范围)5.介电常数温度响应:温度控制范围-196℃~300℃,分辨率0.1℃6.衰减全反射角(ATR角):角度测量精度0.01检测范围1.贵金属纳米颗粒:金/银纳米球/棒/三角片(粒径20-200nm)2.半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。
1.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(SPR波长):测量范围400-1200nm,精度0.3nm
2.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强度(LSPR强度):动态范围10^3-10^6counts/s
3.电场增强因子(EF值):定量分析范围10^2-10^8倍
4.纳米粒子尺寸分布:粒径测量精度0.5nm(20-200nm范围)
5.介电常数温度响应:温度控制范围-196℃~300℃,分辨率0.1℃
6.衰减全反射角(ATR角):角度测量精度0.01
1.贵金属纳米颗粒:金/银纳米球/棒/三角片(粒径20-200nm)
2.半导体复合材料:ZnO/Au异质结、TiO2/Ag核壳结构
3.生物传感器芯片:功能化修饰的SPR芯片基底
4.光电器件涂层: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(ITO/FTO)
5.催化材料体系:Pt/Pd基纳米催化剂负载体系
6.微流控芯片组件:PDMS基等离子体波导器件
ASTME2865-12(2020):紫外-可见-近红外消光光谱法测定金属纳米粒子SPR特性
ISO18562-3:2017: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性能验证规范
GB/T39145-2020:纳米颗粒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试通则
GB/T40007-2021: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成像系统校准规范
ISO21254-1:2011: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测定等离子体参数
ASTME2520-15(2020):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表征局域电场增强
1.HoribaLabRAMHREvolution拉曼光谱仪:配备532/633/785nm激光器,用于等离子体增强拉曼信号分析
2.MalvernPanalyticalNanoZSZeta电位仪:动态光散射模式测定纳米颗粒尺寸分布
3.BrukerMultiMode8原子力显微镜:峰值力轻敲模式测量纳米结构形貌特征
4.ThermoScientificNicoletiS50FTIR光谱仪:ATR附件实现表面等离子体红外响应测试
5.OlympusBX53显微分光光度计:暗场显微系统测量单颗粒LSPR光谱
6.ReichertSR7500DC双通道SPR仪:实时监测分子结合动力学过程
7.ZeissSIGMA300场发射扫描电镜:配备CL探测器分析阴极发光特性
8.ShimadzuUV-3600iPlus分光光度计:宽谱段(185-3300nm)消光光谱测量系统
9.ParkSystemsNX20原子力显微镜:光电联用模块实现局域电场成像
10.OceanInsightQEPro光谱仪:光纤耦合快速采集瞬态SPR信号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等离振子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