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定碳含量测定:核心质量指标(GB/T 2001-2013),检测范围≥75%
挥发分检测:高温失重法(ISO 562:2010),测定范围0.5-12%
灰分分析:815℃灼烧法(ASTM D3174-12),精度±0.2%
硫含量测定:红外吸收法(GB/T 2286-2017),检测下限0.01%
真密度测试:氦气置换法(ISO 12154:2014),分辨率0.001g/cm³
冶金焦炭:高炉炼铁用焦炭粒度25-75mm
铸造焦炭:冲天炉用焦炭灰分≤10%
石油焦:针状焦煅后真密度≥2.12g/cm³
煤焦:气化炉用焦炭反应性CRI≤30%
石墨制品:等静压石墨灰分≤0.02%
工业分析:ASTM D3173-17 三组分测定法
元素分析:ISO 29541:2010 碳氢氮联测技术
热反应性:GB/T 4000-2017 二氧化碳反应性测试
显微结构:ISO 7404-3:2018 偏光显微镜分析法
机械强度:ASTM D440 转鼓指数测定法
碳硫分析仪:LECO CS844,检测范围0.001-6.00%
高温电阻炉:Nabertherm L240,最高温度1600℃
真密度仪:Micromeritics AccuPyc II 1340,重复性±0.02%
激光粒度仪:Malvern Mastersizer 3000,检测范围0.01-3500μm
热重分析仪:TA Instruments Q500,升温速率0.1-100℃/min
CNAS认可实验室(注册号详情请咨询工程师),检测报告国际互认
配备ISO/IEC 17025:2017认证的质量控制体系
检测设备均通过NIST可溯源校准,不确定度<1%
专业技术团队包含2名材料学博士、5名高级工程师
具备GB/T 1996-2017冶金焦炭全项检测资质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气焦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