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光留量检测概述:检测项目光斑直径范围:200-500μm(5μm测量精度)能量密度分布:5-50J/cm(分10个梯度测试)脉冲频率稳定性:10Hz-1kHz(0.5%波动阈值)温度梯度监测:50-200℃/ms(红外热成像记录)残留应力分析:0.5-3.0GPa(X射线衍射法测定)检测范围金属合金:钛合金TC4、铝合金6061等航空材料抗热震测试高分子材料:聚碳酸酯(PC)、聚酰胺(PA)热变形阈值测定半导体元件:硅晶圆激光加工热影响区评估光学涂层:增透膜层在脉冲激光下的损伤阈值测试复合材料:碳纤维增强塑料(CFRP)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。
光斑直径范围:200-500μm(5μm测量精度)
能量密度分布:5-50J/cm(分10个梯度测试)
脉冲频率稳定性:10Hz-1kHz(0.5%波动阈值)
温度梯度监测:50-200℃/ms(红外热成像记录)
残留应力分析:0.5-3.0GPa(X射线衍射法测定)
金属合金:钛合金TC4、铝合金6061等航空材料抗热震测试
高分子材料:聚碳酸酯(PC)、聚酰胺(PA)热变形阈值测定
半导体元件:硅晶圆激光加工热影响区评估
光学涂层:增透膜层在脉冲激光下的损伤阈值测试
复合材料:碳纤维增强塑料(CFRP)界面结合强度验证
ASTME3076-21《激光束光斑均匀性测试标准》
ISO22489:2016《微束分析-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定量方法》
GB/T39123-2020《激光加工机械安全防护技术要求》
ASTMF2792-12a《激光与光电系统术语标准》
GB/T228.1-2021《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:室温试验方法》
OlympusLEXTOLS50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:三维形貌重建精度10nm
KeyenceVHX-7000数字显微镜:20-6000倍连续变焦观测系统
ThermoScientificDXR3显微拉曼光谱仪:532nm/785nm双波长激发光源
BrukerContourGT-X8白光干涉仪:垂直分辨率0.1nm的粗糙度分析仪
FLIRA655sc红外热像仪:640480分辨率,1℃测温精度
Instron5967万能试验机:100kN载荷容量双立柱框架系统
MalvernPanalyticalMastersizer3000激光粒度仪:0.01-3500μm测量范围
Agilent4300手持式XRF光谱仪:镁到铀元素快速定性定量分析
NikonMM-400测量显微镜:十字台重复定位精度1μm
HitachiSU8200冷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闪光留量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