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屑瘤形态分析:厚度(0.1-5.0mm)、宽度(0.5-10.0mm)、堆积角度(15°-85°)
显微硬度检测:HV0.2-HV1.0载荷范围,测量精度±3%
元素成分分析:EDS检测精度0.1wt%,XRF检测限1ppm
热影响区评估:热扩散系数(5-25mm²/s)、相变温度(200-1200℃)
界面结合强度:剪切强度(50-500MPa)、剥离力(5-50N/mm)
难加工金属材料:304/316L不锈钢、TC4钛合金、Inconel 718高温合金
精密刀具系统:硬质合金涂层刀片(PVD/AlTiN)、CBN超硬刀具
汽车动力部件:曲轴锻件(42CrMo4)、变速箱齿轮(20MnCr5)
航空航天结构件:航空铝板(7075-T6)、钛合金紧固件(Ti-6Al-4V)
模具加工材料:H13热作模具钢、S136耐蚀塑料模具钢
ISO 4287:1997 表面粗糙度与切屑形貌定量分析
ASTM E384-22 显微硬度测试标准(Vickers/Knoop法)
GB/T 22589-2008 金属切削加工表面完整性检测规范
ISO 148-1:2016 夏比冲击试验评估界面结合强度
ASTM E1251-22 X射线荧光光谱元素分析标准
GB/T 4334-2020 不锈钢加工表面耐蚀性评价方法
扫描电子显微镜:JEOL JSM-IT800,配备Oxford EDS系统,分辨率3.0nm
显微硬度计:Wilson VH1150,载荷范围10gf-1kgf,自动压痕测量
三维表面轮廓仪:Bruker ContourGT-K,垂直分辨率0.1nm
同步热分析仪:NETZSCH STA 449 F5,温度范围RT-1550℃
X射线衍射仪:Rigaku SmartLab,Cu靶Kα辐射(λ=1.5406Å)
光谱分析系统:Thermo Fisher ARL 4460,波长范围140-670nm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切屑瘤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