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成核温度范围:测定材料在-50℃至300℃区间内晶核形成的起始与终止温度
2.临界过冷度(ΔT):量化相变所需最小过冷度阈值(ΔT=5-50K)
3.晶核密度:单位体积内晶核数量(10-10⁹cm⁻)
4.诱导时间:从过冷态到首次成核的时间间隔(0.1s-24h)
5.活化能计算:基于Arrhenius方程拟合成核能垒(50-500kJ/mol)
1.高分子材料:聚丙烯(PP)、聚乙烯(PE)等半结晶聚合物
2.金属合金:铝合金(Al-Si系)、镁合金(AZ91D)凝固过程
3.药物结晶:布洛芬、阿司匹林等多晶型化合物
4.无机非金属:硅酸盐玻璃、陶瓷前驱体溶胶凝胶体系
5.食品添加剂:可可脂、棕榈油等油脂结晶体系
1.ASTME928-19: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结晶动力学参数
2.ISO11357-7:2022:聚合物结晶温度及半结晶时间测定规范
3.GB/T19466.7-2022: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第7部分结晶动力学分析
4.GB/T28724-2012:有机化学品凝固点测定通用方法
5.ISO22007-4:2017:薄片试样结晶过程热扩散率测试规程
1.差示扫描量热仪DSC214Polyma:温度分辨率0.01℃,支持动态/等温结晶模式
2.热台偏光显微镜BX53-PHD:配备LinkamTHMS600温控系统(控温精度0.1℃)
3.X射线衍射仪X'Pert3MRD:实时监测晶格常数变化(角度重复性0.0001)
4.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242EArtemis:频率范围0.01-100Hz,应变分辨率1nm
5.激光粒度分析仪Mastersizer3000:测量晶核尺寸分布(0.01-3500μm)
6.快速扫描量热仪FlashDSC2+:升降温速率最高达24000K/min
7.低温恒温槽JulaboFP89-HL:温控范围-90~200℃,稳定性0.01℃
8.高压反应釜Parr4575:最大压力200bar,用于超临界流体成核研究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成核速度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