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残余应力分布:测量表面至心部应力梯度(范围:-1000MPa至+1000MPa),精度20MPa。
2.表面硬度变化:采用维氏硬度(HV)或洛氏硬度(HRC),测试深度0.1-2.0mm。
3.变形量评估:轴向/径向变形公差0.05mm/m。
4.显微组织分析:马氏体含量≥90%,残余奥氏体≤5%。
5.裂纹倾向性:临界冷却速率测定(单位:℃/s),允许偏差5%。
1.合金结构钢:如42CrMo4、AISI4140制造的齿轮轴与连杆。
2.工具钢:SKD11、H13模具钢的刃口与型腔部件。
3.不锈钢:316L/304法兰件及医疗器械组件。
4.铝合金:7075-T6航空结构件与汽车悬挂部件。
5.钛合金:TC4航空发动机叶片与骨科植入物。
1.X射线衍射法(ASTME975):非破坏性测定多晶材料残余应力。
2.钻孔应变法(ASTME837):通过微孔释放应变计算应力值。
3.光学应变测量(ISO25178):三维全场变形分析系统。
4.维氏硬度测试(GB/T4340.1):载荷范围9.8-980N。
5.金相定量分析(GB/T13298):腐蚀剂选用4%硝酸酒精溶液。
1.X射线应力分析仪(型号:X-3600):分辨率10MPa,适用Φ5mm区域扫描。
2.全自动显微硬度计(型号:HVS-1000):最大载荷1000gf,图像放大倍数500X。
3.三维光学扫描系统(型号:ATOSCore300):精度1.5μm/m。
4.高温应变测试仪(型号:HTV-2000C):温度范围20-1200℃,采样率10kHz。
5.金相显微镜(型号:AxioImagerM2m):配备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模块。
6.残余应力钻孔装置(型号:RS-200):孔径Φ1.8mm,深度控制0.01mm。
7.激光散斑干涉仪(型号:Q-300):位移分辨率0.01μm。
8.热膨胀仪(型号:DIL402Expedis):升温速率0.001-50K/min。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淬火应变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