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挤压力峰值监测:记录0.5-25MN范围内的动态载荷波动,精度0.3%FS
2.断面收缩率测定:测量变形区30-85%的截面变化量,分辨率0.01mm
3.晶粒度评级:依据ASTME112进行5-13级微观组织分析
4.残余应力分布: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表面50-800MPa应力梯度
5.界面结合强度:测试层状复合材料0.5-35MPa的剥离强度值
1.铝合金挤压型材:涵盖6xxx系航空铝材与7xxx系高强合金
2.铜合金导电部件:包括C11000纯铜与C51900磷青铜制品
3.高分子共挤制品:涉及PA/PTFE多层管材与PC/PMMA光学组件
4.金属基复合材料:含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(SiCp/Al)结构件
5.双金属复合板材:涵盖钛/钢爆炸焊接过渡接头等特种材料
1.ASTME8/E8M-2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标准
2.ISO7438:202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技术规范
3.GB/T228.1-202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:室温试验方法
4.ASTMB831-19铜合金管材扩口试验标准方法
5.ISO6892-1:2019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规程
1.Instron5985万能材料试验机:最大载荷600kN,配备BluehillUltra控制软件
2.BrukerD8DISCOVERX射线衍射仪:Cu靶Kα辐射源(λ=0.154nm)
3.KeyenceVHX-7000数字显微镜:5000倍光学放大带3D表面重建功能
4.ZwickRoellKappaSS高温试验机:工作温度范围20-1600℃
5.FLIRT865红外热像仪:640480分辨率,测温精度1℃
6.MitutoyoCrysta-ApexS574三坐标仪:空间精度(1.9+L/250)μm
7.ShimadzuAG-Xplus电子万能机:100kN载荷单元带扭转模块
8.OlympusGX53倒置金相显微镜:配备Stream图像分析系统
9.TiniusOlsenH25K-T冲击试验机:最大冲击能量298J
10.GOMARAMIS三维应变测量系统:120Hz采样率带4D动态分析模块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二次挤压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