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膜厚测量:单层厚度范围0.1-10μm,多层叠加总厚度误差≤3%
2.均匀性检测:表面粗糙度Ra≤0.5nm(11μm区域),厚度偏差2%以内
3.台阶覆盖率:侧壁覆盖度≥95%(深宽比5:1结构)
4.残留物分析:显影后残留颗粒密度≤0.1个/cm(粒径≥0.2μm)
5.热稳定性测试:250℃烘烤30min后膜厚变化率≤1.5%
1.正性光刻胶:适用于i线(365nm)、KrF(248nm)、ArF(193nm)等曝光波长体系
2.负性光刻胶:包含化学放大型及传统交联型两类材料体系
3.双层堆叠结构:底层抗反射涂层(BARC)与上层光刻胶复合体系
4.三层及以上堆叠系统:包含中间硬掩模层的复杂结构组合
5.电子束光刻胶:适用于高分辨率直写工艺的PMMA基材料
ASTMF1390-2021:非接触式光学膜厚测量标准方法
ISO14645:2020:微电子材料台阶覆盖率测试规范
GB/T16525-1996:半导体材料表面粗糙度测定方法
SEMIP35-1109:光刻胶热膨胀系数测试规程
ISO21222:2020:扫描电镜法测定显影后残留物分布
KLATencorP-17椭偏仪:实现0.1nm级膜厚测量精度(波长范围190-1700nm)
HitachiSU8200冷场发射扫描电镜:配备5nm分辨率背散射电子探测器
BrukerDektakXT轮廓仪:垂直分辨率0.1nm的接触式形貌分析系统
NanometricsNanoSpec6100光谱反射计:支持300mm晶圆全自动扫描测量
TescanMira4FEG-SEM:配备EDS能谱的缺陷定位分析系统
ThermoFisherHeliosG4UX聚焦离子束:亚微米级截面制备与成像联用系统
ParkSystemsNX12原子力显微镜:TrueNon-contact模式下的三维形貌重构
RudolphTechnologiesAutoELIV:全自动椭圆偏振光谱测量平台
LeicaDM8000M金相显微镜:配备2000倍微分干涉对比光学系统
MalvernPanalyticalZetasizerNanoZSP:纳米颗粒分散度动态光散射分析仪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多层光刻胶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