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银含量测定:采用ICP-OES法测定Ag元素含量(精度0.01wt%)
2.碳酸根定量分析:通过FTIR光谱法验证CO₃⁻官能团(波数范围1400-1600cm⁻)
3.粒径分布测试:激光粒度仪测量D50值(范围20nm-10μm)
4.比表面积测定:BET氮气吸附法(测量精度0.5m/g)
5.杂质元素筛查:XRF法检测Fe、Cu等痕量元素(检出限≤5ppm)
1.催化剂载体:活性炭/二氧化硅基负载碳酸银复合材料
2.抗菌材料:纺织物/塑料制品表面涂覆型碳酸银制剂
3.电子元件:导电浆料用纳米级碳酸银粉末
4.环保材料:废水处理用多孔陶瓷负载体系
5.医药载体:缓释制剂中的生物相容性碳酸银微粒
1.ASTME2941-14:纳米材料比表面积标准测试规程
2.ISO13320:2020:激光衍射法粒度分析通用指南
3.GB/T23942-2009:化学试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通则
4.ISO10694:1995:土壤质量总碳含量的测定(适用于载体材料碳基分析)
5.GB/T19587-2017: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
1.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(ICP-OES):PerkinElmerOptima8300,元素定量分析
2.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(FTIR):ThermoScientificNicoletiS50,官能团定性分析
3.激光粒度分析仪:MalvernMastersizer3000,粒径分布测量
4.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:MicromeriticsASAP2460,BET比表面积测定
5.X射线荧光光谱仪(XRF):ShimadzuEDX-7000,重金属杂质筛查
6.场发射扫描电镜(FE-SEM):HitachiSU8220,微观形貌表征
7.X射线衍射仪(XRD):BrukerD8Advance,晶体结构分析
8.热重分析仪(TGA):NETZSCHSTA449F3,热稳定性测试
9.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:AgilentCary5000,光学性能评估
10.Zeta电位分析仪:MalvernZetasizerNanoZS90,表面电荷特性测定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负载碳酸银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