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粒径分布范围:测定0.1-1000μm区间颗粒占比
2. 中位粒径(D50):确定累积分布50%对应的特征粒径
3. 密度梯度分析:测量1.0-3.5g/cm³范围内的颗粒密度分布
4. 沉降速率:记录0.01-10mm/s区间的自由沉降速度
5. 形状因子:计算0.6-1.0范围的球形度指数
1. 金属粉末:钛合金粉体(20-150μm)、钨粉(1-50μm)
2. 陶瓷原料:氧化铝微粉(0.5-10μm)、碳化硅颗粒(5-200μm)
3. 化工颗粒:聚丙烯微球(10-800μm)、碳酸钙填料(2-100μm)
4. 土壤沉积物:黏土矿物(<2μm)、砂质颗粒(50-2000μm)
5. 药品粉末:乳糖辅料(30-250μm)、活性成分微粉(1-20μm)
1. ASTM B822-20:金属粉末粒度分布的激光衍射法
2. ISO 13317-3:2021:重力沉降法测定粒度分布
3. GB/T 19077-2016: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通则
4. ISO 18747:2018:沉降法测定密度分布
5. GB/T 21865-2008:颗粒沉降天平法通则
1. 马尔文 Mastersizer 3000:激光衍射粒度仪(0.01-3500μm)
2. 丹东百特 BT-9300S:动态光散射粒度仪(1nm-10μm)
3. 麦克仪器 AutoPore V 9600:压汞法密度分析仪(3nm-900μm)
4. 布鲁克海文 BI-XDC:X射线离心沉降仪(5nm-300μm)
5. 岛津 SALD-7500nano:纳米粒度分析仪(0.5nm-800μm)
6. 赛默飞世尔 SediGraph III Plus:X射线重力沉降仪(0.1-300μm)
7. 新帕泰克 HELOS/BR:动态图像分析系统(1μm-30mm)
8. 真理光学 LS-CWM系列:离心沉降粒度仪(10nm-100μm)
9. 堀场 LA-960V2:激光散射/图像复合分析系统(10nm-10mm)
10. 安捷伦 Cary 5000: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(浊度法辅助分析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沉降粒级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