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临界直径测定(Dc值):水淬/油淬条件下的临界直径范围(Φ10mm-Φ50mm)
2.硬度梯度分析:表面至心部HV硬度测试(间隔0.5mm)
3.端淬试验(JominyTest):冷却速率梯度(0-40mm水柱距离)
4.显微组织观察:马氏体含量(≥50%判定合格)
5.硬化层深度测量:有效硬化层(CHD)界定标准(550HV1为基准)
1.合金结构钢(如4140、4340系列)
2.碳素工具钢(T8、T10等高碳钢)
3.轴承钢(GCr15等高铬轴承钢)
4.齿轮用渗碳钢(20CrMnTi等汽车齿轮材料)
5.模具钢(H13热作模具钢、P20塑料模具钢)
1.ASTMA255:标准端淬试验方法
2.ISO642:1999:钢的淬透性测定通用规范
3.GB/T225-2006:结构钢末端淬火试验方法
4.GB/T5617-2005:钢的临界直径测定规程
5.JISG0561:2013:端淬试验技术规范
1.洛氏硬度计HR-150A:用于表面硬度测试(标尺HRC/HRA)
2.维氏硬度计HV-1000Z:显微硬度梯度分析(载荷1kgf-50kgf)
3.端淬试验机JQ-2000:精确控制喷水距离(0.5mm精度)
4.金相显微镜AxioImagerA2m:500倍率下观察马氏体形态
5.万能材料试验机WDW-300:测定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
6.冷却介质循环系统CMS-500:保持25℃1℃恒温油槽
7.光谱分析仪SPECTROMAXx:验证材料化学成分
8.硬化层测深仪CHD-MasterPro:自动绘制硬度梯度曲线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淬透性带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