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膜厚分布:采用白光干涉法测量0.1-500μm范围内的厚度均匀性
2.动态摩擦系数:在0.01-10m/s滑动速度下测定μ值(精度0.002)
3.临界承载压力:通过阶梯加载法测试5-200MPa区间失效阈值
4.黏温特性:分析-40℃至300℃温度范围内黏度变化率(1%FS)
5.剪切稳定性:施加10^3-10^6次循环剪切后的膜层完整性保持率
1.聚合物基复合润滑薄膜(PTFE/PEEK复合材料)
2.金属表面改性涂层(类金刚石DLC、氮化钛TiN)
3.水基/油基流体润滑介质(含纳米添加剂体系)
4.固体润滑贴膜(二硫化钼MoS₂/石墨烯复合膜)
5.生物医用润滑薄膜(羟基磷灰石/聚乙烯复合层)
1.ASTMD2714-21润滑脂摩擦系数测定法
2.ISO12156-1:2022柴油润滑性评定法(高频往复试验机法)
3.GB/T17754-2023高温固体润滑膜层承载能力试验方法
4.ISO4287:2023表面粗糙度参数测量规范
5.GB/T33518-2023流体动压润滑膜厚激光干涉测量法
1.BrukerContourGT-K三维光学轮廓仪(分辨率0.1nm)
2.AntonPaarMCR302旋转流变仪(扭矩范围0.05μNm-200mNm)
3.CETRUMT-TriboLab多功能摩擦试验机(最大载荷2000N)
4.Agilent6890N气相色谱仪(分析润滑介质热分解产物)
5.KeyenceVHX-7000数字显微镜(5000倍表面形貌观测)
6.Instron5985万能材料试验机(轴向加载精度0.5%)
7.MalvernZetasizerNanoZSP纳米粒度分析仪(粒径范围0.3nm-10μm)
8.ThermoScientificNicoletiS50FTIR红外光谱仪(材料成分鉴定)
9.ShimadzuHMV-G21显微硬度计(薄膜结合强度测试)
10.LinkamTS1500高低温试验台(-196℃~600℃温控系统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流体动力膜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