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矿体品位复核:测定Au、Cu、Fe等目标元素含量(精度±0.5g/t),验证工业指标符合性。
2. 矿体厚度测量:采用钻孔岩芯扫描仪测定垂厚(范围0.5-50m),误差控制≤3%。
3. 构造带定位:识别断层破碎带(宽度≥0.2m),记录产状(倾角±1°)。
4. 围岩蚀变分析:划分硅化/绿泥石化等级(按GB/T 17412.1-2010标准)。
5. 三维模型校验:对比勘探线与二次圈定模型体积偏差(阈值≤5%)。
1. 金属矿床:包括铜矿、金矿、铁矿等硫化/氧化型原生矿床
2. 非金属矿床:磷块岩、石墨矿、萤石矿等层控矿床
3. 稀有元素矿床:锂辉石伟晶岩型矿床、稀土离子吸附型矿床
4. 复合型矿床:铜钼共生矿床、铅锌银多金属矿床
5. 特殊构造矿床:矽卡岩型钨锡矿床、火山热液型铀矿床
1. ASTM E1915-11:矿石样品化学分析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
2. ISO 11464:2006:地质样品制备与预处理规程
3. GB/T 17412.1-2010:岩石分类命名方案
4. GB/T 17766-2020:固体矿产资源/储量分类标准
5. JORC Code 2012:矿产勘探结果与资源量报告规范
1. X射线荧光光谱仪(XRF-1800):多元素同步检测(Na-U),检出限0.01%
2. 全站仪(Leica TS16):三维坐标测量(精度±1mm+1ppm)
3. 岩芯扫描成像系统(Geotek MSCL-S):密度/磁化率同步采集(分辨率0.1cm)
4. 激光粒度分析仪(Malvern Mastersizer 3000):矿石颗粒级配测定(范围0.01-3500μm)
5. 井下伽马能谱仪(GF-3000):铀钍钾现场快速测定(误差≤10%)
6. 三维建模软件(Micromine 2023):块体模型构建与储量计算
7. 岩相显微镜(Olympus BX53M):矿物组成鉴定(放大倍数50-1000×)
8. 钻孔轨迹测量仪(Reflex EZ-Trac):孔斜方位角测量(精度±0.1°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矿体二次圈定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