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化学成分分析:测定C(0.8%-1.4%)、Si(≤0.35%)、Mn(0.2%-0.6%)、Cr(0.5%-1.2%)等元素含量
2. 硬度测试:洛氏硬度HRC 62-66(工作面)与HRC 58-62(基体)梯度控制
3. 金相组织检验:马氏体含量≥95%,残余奥氏体≤3%,碳化物分布均匀性评级(按GB/T 1299)
4. 力学性能测试:抗拉强度≥1800MPa,屈服强度≥1600MPa
5. 耐磨性试验:往复摩擦5000次后磨损量≤0.05mm(载荷20N)
1. 碳素工具钢:T10A、T12A等含碳量0.95%-1.20%的冷作模具钢
2. 合金工具钢:CrWMn、9SiCr等含铬/钨/锰的耐磨钢种
3. 高速工具钢:W6Mo5Cr4V2等高硬度耐热材料
4. 不锈钢锉刀:9Cr18MoV等马氏体不锈钢
5. 硬质合金锉刀:YG8/YG10等钨钴类复合材料
1. ASTM E18-22《金属材料洛氏硬度标准试验方法》
2. ISO 4967:2013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》
3. GB/T 4340.1-2009《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》
4. GB/T 228.1-2021《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》
5. ASTM G99-17《销盘式磨损试验标准规程》
1. OBLF QSN750-II型直读光谱仪:元素含量快速测定(精度±0.001%)
2. HR-150A洛氏硬度计:60-70HRC量程(分辨率0.1HRC)
3. Axio Imager A2m金相显微镜:5000倍显微组织观测
4. Instron 5982万能材料试验机:300kN载荷精度(符合ISO 6892-1)
5. MMS-2A型磨损试验机:旋转速度0-2000rpm可调
6. Zwick/Roell ZHU250冲击试验机:摆锤能量250J
7. Leica EM TXP精密切割机:试样制备精度±0.01mm
8. Bruker 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:物相结构分析
9. Mitutoyo SJ-410表面粗糙度仪:Ra 0.05-10μm测量范围
10. Netzsch STA 449F3同步热分析仪:热处理工艺验证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锉刀钢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