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刃部角度偏差:测量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夹角误差范围≤±1°,依据GB/T 6110-2018《锉刀通用技术条件》
2. 工作长度公差:全长尺寸允差±0.5mm(长度≤200mm)至±1.2mm(长度>400mm)
3. 硬度均匀性:洛氏硬度HRC 58-62(碳钢材质),单件硬度波动≤2HRC
4. 直线度误差:刀体纵向弯曲量≤0.15mm/m(ISO 2768-mK级)
5. 表面粗糙度:齿面Ra≤3.2μm(GB/T 1031-2009)
6. 抗弯强度:三点弯曲试验载荷≥1200N(ASTM E290)
1. 碳钢制尖头刀形锉(T12A/SK5材质)
2. 不锈钢制耐腐蚀锉刀(3Cr13/420材质)
3. 合金工具钢锉刀(CrWMn/9SiCr材质)
4. 硬质合金焊接刃口锉刀(YG8/YG15材质)
5. 钛合金特种加工锉刀(TC4/TA15材质)
1. 几何量测量:采用GB/T 1958-2017《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(GPS)形状和位置公差》进行全尺寸扫描
2. 硬度测试:依据ASTM E384-22标准进行维氏/洛氏硬度梯度分析
3. 表面完整性检验:按ISO 2639:2002实施磁粉探伤及金相组织观测
4. 切削性能试验:参照GB/T 14895-2010《磨料磨具技术条件》进行切削效率比对
5. 耐腐蚀性测试:执行ISO 9227:2022中性盐雾试验(NSS试验)
1. Mitutoyo CRYSTA-Apex S系列三坐标测量机(精度0.8+L/600μm)
2. Wilson 934HRD洛氏硬度计(符合ISO 6508-1标准)
3. Taylor Hobson Form Talysurf i系列表面轮廓仪(分辨率0.8nm)
4. Instron 5985万能材料试验机(载荷范围500N-50kN)
5. Olympus GX53倒置金相显微镜(500×放大倍率)
6. Q-FOG CRH盐雾试验箱(温控精度±1℃)
7. Keyence VHX-7000数字显微镜(3D表面重构功能)
8. Hexagon Absolute Arm激光扫描仪(测量速率50,000点/秒)
9. Zwick Roell ZHU2.5硬度测试系统(自动加载控制)
10. Zeiss SURFCOM Flex表面粗糙度仪(符合ISO 4287标准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尖头刀形锉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