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凹槽深度偏差:测量范围0.5-5.0mm,精度±0.01mm
2. 凹槽宽度均匀性:公差±0.05mm(基准宽度1.0-10.0mm)
3. 侧壁倾斜角度:测量范围30°-90°,分辨率0.1°
4. 表面粗糙度Ra值:检测阈值Ra 0.1-6.3μm
5. 体积收缩率:基于三维重构计算收缩率误差≤±1.5%
1. 铸造金属合金:铝合金A356-T6、球墨铸铁QT450-10等
2. 工程塑料:PA66-GF30、PEEK-CF30等增强型聚合物
3. 陶瓷材料:氧化锆(ZrO2)、碳化硅(SiC)烧结体
4. 复合材料:碳纤维/环氧树脂预浸料层压板
5. 精密铸造件:涡轮叶片、发动机缸体等复杂结构件
1. ASTM E3-11(2022)金相试样制备规范
2. ISO 12181-1:2021几何产品规范(GPS)圆度测量
3. GB/T 4340.1-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
4. ISO 25178-2:2022表面纹理三维表征标准
5. GB/T 13298-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
1. Bruker ContourGT-X8三维光学轮廓仪:实现±0.5nm纵向分辨率的表面形貌重建
2. Olympus GX53倒置金相显微镜:配备20×-1000×物镜及DP27数码成像系统
3. Keyence VK-X3000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:支持120mm×100mm大视场三维测量
4. Instron 68TM-5高温力学试验机:温度范围RT-1200℃,载荷精度±0.5%FS
5. Zeiss Sigma 500场发射扫描电镜:配备EDS能谱仪及EBSD晶体取向分析模块
6. Mitutoyo CRYSTA-Apex S574三坐标测量机:空间精度(1.9+L/250)μm
7. Malvern Panalytical Empyrean X射线衍射仪:Cu靶Kα辐射(λ=1.5406Å)
8. Netzsch DIL 402 Expedis Classic热膨胀仪:升温速率0.001-50K/min
9. Shimadzu AIM-9000红外热像仪:热灵敏度≤0.03℃@30℃
10. 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:配置FID检测器及HP-5毛细管色谱柱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凝固收缩凹槽测试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