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线宽精度:测量实际线宽与设计值的偏差范围(±0.1μm)
2. 间距一致性:相邻栅线中心距波动量(≤±0.15μm)
3. 材料均匀性:表面反射率差异(CV值<3%)
4. 边缘粗糙度:线边缘粗糙度LER(Ra≤5nm)
5. 三维形貌:台阶高度测量精度(±2nm)
6. 缺陷密度:单位面积内异常点数量(<0.1个/cm²)
1. 半导体光刻掩膜版(铬膜石英基板)
2. 显示面板TFT阵列(ITO导电层)
3. 衍射光学元件(DOE)相位结构
4. MEMS器件微流道结构(硅基/玻璃基)
5. 纳米压印模板(PDMS/PMMA材质)
6. X射线聚焦波带片(金/镍金属层)
1. ASTM F1526-21:基于SEM的线宽测量规程
2. ISO 14606:2015:边缘粗糙度PSD分析方法
3. GB/T 18905.5-2020:光学显微三维形貌测量规范
4. ISO 14978:2018:坐标测量系统校准要求
5. GB/T 35031-2018:纳米压印模板缺陷分级标准
6. SEMI P35-1108:半导体掩模尺寸稳定性测试
1. Hitachi SU5000场发射扫描电镜:5nm分辨率线宽测量
2. Bruker ContourGT-X3白光干涉仪:0.1nm垂直分辨率形貌分析
3. KLA-Tencor PWG5光学尺寸测量系统:193nm波长光栅成像
4. Zygo NewView 9000相移干涉仪:360°三维表面重建
5. Olympus OLS50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:120nm横向分辨率缺陷检测
6. Keysight 8500A原子力显微镜:亚纳米级粗糙度测量
7. Nikon MM-400测量显微镜:±0.25μm坐标定位精度
8. Carl Zeiss Axio CSM 700共焦拉曼系统:材料成分原位分析
9. Park Systems NX20纳米轮廓仪:10pm垂直分辨率台阶测试
10. Thermo Fisher Helios G4 PFIB:截面制备与剖面测量联用系统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聚焦栅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