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表面硬度测试:采用维氏硬度计(HV0.3-HV10)测量表层至芯部梯度硬度值
2. 金相组织分析:观察晶粒度(ASTM E112标准评级)、碳化物分布及带状组织比例
3. 残余应力测定:使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表面应力值(±2000MPa量程)
4. 层间结合强度:通过剥离试验机测试叠层材料结合力(0-50kN测量范围)
5. 尺寸稳定性:激光测距仪检测退火后翘曲度(精度±0.01mm/m)
1. 冷轧碳钢卷材(厚度0.3-6.0mm)
2. 电工硅钢带材(牌号50W470-50W1300)
3. 不锈钢复合板材(304/430系双金属结构)
4. 铜合金叠片(C1100/C5191磷青铜)
5. 铝合金热交换器翅片(3003/4343复合材)
1. ASTM E384-17 显微硬度测试标准
2. ISO 643:2019 钢的奥氏体晶粒度测定
3. GB/T 228.1-202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
4. GB/T 31310-2014 金属残余应力测定方法
5. ASTM B647-84(2020) 韦氏硬度现场测试规程
6. ISO 3785:2006 金属材料层状撕裂试验方法
1. 洛氏硬度计HR-150A:测量HRA/HRB/HRC标尺硬度值
2. Olympus GX53金相显微镜:5000倍明暗场观察系统
3. X-350A型X射线应力分析仪:Ψ角法残余应力测量
4. Instron 5985万能试验机:100kN载荷拉伸/剥离测试
5. Mitutoyo LSM-9020激光轮廓仪:三维形貌扫描系统
6. Bruker D8 ADVANCE XRD衍射仪:晶体结构分析
7. Qness Q10A自动切割机:冷镶嵌试样制备
8. Zwick Roell ZHU2.5维氏硬度计:全自动压痕测量
9. KEYENCE VHX-7000数码显微镜:20μm景深观测
10. Thermo Scientific ARL iSpark光谱仪:成分快速分析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成叠退火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