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焊缝强度测试:抗拉强度≥500MPa(母材85%),屈服强度≥350MPa
2. 金相组织分析:晶粒度等级≥6级(ASTM E112),热影响区宽度≤1.2mm
3. 硬度分布检测:焊缝区HV280-320,过渡区硬度梯度≤50HV/mm
4. 残余应力测试:表面残余压应力≥200MPa(X射线衍射法)
5. 气孔缺陷检测:单个气孔直径≤0.5mm(ISO 5817 B级)
1. 金属基复合材料:碳钢/不锈钢异种金属焊接件(厚度5-50mm)
2. 铝合金结构件:6061-T6航空用型材(直径φ20-200mm)
3. 钛合金压力容器:TC4合金筒体环缝(壁厚3-15mm)
4. 铜基散热组件:T2紫铜与H62黄铜对接件
5. 高温合金部件:Inconel 718涡轮盘焊接修复件
1. 力学性能测试:ASTM E8/E21(拉伸试验)、GB/T 2651-2008(焊接接头拉伸)
2. 微观结构分析:ISO 17639:2022(金相试样制备)、GB/T 13298-2015(显微检验)
3. 无损检测技术:ISO 17640:2018(超声波探伤)、GB/T 11345-2013(焊缝超声)
4. 残余应力测定:ASTM E915-20(X射线衍射法)、GB/T 7704-2017
5. 工艺评定标准:ISO 15614-11:2022(摩擦焊工艺规范)、NB/T 47014-2023
1. 万能材料试验机:Instron 5982(载荷300kN,精度±0.5%)
2. 金相显微镜系统:Olympus BX53M+DP27相机(5000倍显微成像)
3. X射线应力分析仪:Proto LXRD(测量深度0.05mm)
4. 超声波探伤仪:Olympus EPOCH 650(128PRF采样率)
5. 维氏硬度计:Wilson VH3302(载荷1-50kgf)
6. 热像仪系统:FLIR A6751sc(640×512红外分辨率)
7. 三维形貌扫描仪:Keyence VR-5000(Z轴分辨率0.1μm)
8. 光谱分析仪:ARL 3460 OES(金属成分快速分析)
9. 疲劳试验机:MTS Landmark370(100Hz动态加载)
10. CT断层扫描系统:Yxlon FF35 CT(微米级缺陷识别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贮能摩擦焊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