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辊隙检测概述:检测项目1.辊隙宽度公差:0.02mm(依据GB/T1800.2-2020)2.平行度误差:≤0.03mm/m(ISO12180-2:2018)3.表面粗糙度:Ra≤0.4μm(GB/T1031-2009)4.轴向跳动量:≤0.015mm(DIN876-2000)5.热变形量:ΔL≤0.05mm/100℃(ASTME228-17)6.接触应力分布:80-120MPa均匀性(ISO12107:2012)检测范围1.冷轧/热轧金属板材生产线轧辊组2.塑料挤出成型机压延辊系统3.造纸机械压光辊装置4.橡胶硫化机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。
1.辊隙宽度公差:0.02mm(依据GB/T1800.2-2020)
2.平行度误差:≤0.03mm/m(ISO12180-2:2018)
3.表面粗糙度:Ra≤0.4μm(GB/T1031-2009)
4.轴向跳动量:≤0.015mm(DIN876-2000)
5.热变形量:ΔL≤0.05mm/100℃(ASTME228-17)
6.接触应力分布:80-120MPa均匀性(ISO12107:2012)
1.冷轧/热轧金属板材生产线轧辊组
2.塑料挤出成型机压延辊系统
3.造纸机械压光辊装置
4.橡胶硫化机对辊组件
5.复合材料层压设备成型辊系
6.印刷机械墨辊组件
1.激光干涉法(ISO/TR230-11:2018):三维尺寸测量
2.电容式位移传感技术(GB/T11337-2004):微米级间隙检测
3.白光干涉表面形貌术(ISO25178-2:2022):表面粗糙度分析
4.X射线应力测定法(ASTME915-20):残余应力分布检测
5.红外热成像技术(GB/T19870-2018):温度场分布监测
6.超声波厚度测量(ISO16809:2017):镀层厚度控制
1.MitutoyoCRYSTA-ApexS三坐标测量机:三维空间精度(1.9+L/250)μm
2.KeyenceLS-9000系列激光测微仪:分辨率0.01μm的非接触式测量系统
3.BrukerContourGT-K光学轮廓仪:符合ISO25178标准的表面形貌分析
4.Instron5985万能材料试验机:载荷精度0.5%的应力应变测试
5.FlukeTiX580红外热像仪:640480分辨率的热场成像系统
6.OlympusOmniScanX3超声波探伤仪:128通道相控阵检测能力
7.ZeissO-INSPECT复合式测量机:集成接触与非接触式探测技术
8.PolytecPSV-500扫描式激光测振仪:纳米级振动位移测量
9.HexagonAbsoluteArm7轴测量臂:便携式现场测量精度15μm
10.MalvernPanalyticalEmpyreanX射线衍射仪:残余应力分析精度10MPa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上辊隙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