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物相互反应检测概述:检测项目1.溶出度变化率:测定联合用药时活性成分溶出曲线偏移值(标准偏差≤5%)2.pH稳定性测试:监测混合体系pH值波动范围(3.0-8.5)3.代谢酶抑制率:量化CYP450酶活性抑制程度(IC50值测定)4.蛋白结合竞争指数:计算血浆蛋白结合位点竞争系数(平衡透析法)5.热力学相容性:DSC分析相变温度偏移(ΔT≥5℃判定异常)检测范围1.口服固体制剂(片剂/胶囊)与质子泵抑制剂的配伍体系2.注射用抗生素与电解质输液的混合溶液3.缓释制剂与胃肠动力调节药物的相互作用4.中药注射剂与抗凝药物的蛋白结合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。
1.溶出度变化率:测定联合用药时活性成分溶出曲线偏移值(标准偏差≤5%)
2.pH稳定性测试:监测混合体系pH值波动范围(3.0-8.5)
3.代谢酶抑制率:量化CYP450酶活性抑制程度(IC50值测定)
4.蛋白结合竞争指数:计算血浆蛋白结合位点竞争系数(平衡透析法)
5.热力学相容性:DSC分析相变温度偏移(ΔT≥5℃判定异常)
1.口服固体制剂(片剂/胶囊)与质子泵抑制剂的配伍体系
2.注射用抗生素与电解质输液的混合溶液
3.缓释制剂与胃肠动力调节药物的相互作用
4.中药注射剂与抗凝药物的蛋白结合竞争
5.新型纳米载药系统与传统化疗药物的物理相容性
1.USP〈1092〉溶出度关联性判定规范
2.ISO11357-3:2018塑料-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
3.GB/T16886.15-202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-细胞毒性试验
4.ASTME2941-14(2020)混合药物溶液稳定性评估指南
5.ChP2020四部通则〈9012〉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
1.Agilent1260InfinityIIHPLC系统:成分定量分析(精度0.1μg/mL)
2.ThermoFisherQExactiveHF-X质谱仪:代谢产物结构鉴定(分辨率240,000)
3.MalvernZetasizerNanoZSP:Zeta电位及粒径分布测定(0.3nm-10μm)
4.TAInstrumentsQ2000DSC:相变温度测定(灵敏度0.1μW)
5.PerkinElmerLambda365UV-Vis:吸光度连续监测(波长范围190-1100nm)
6.SotaxCE7smart溶出仪:多介质溶出曲线测定(符合USPⅠ-Ⅳ法)
7.BiacoreT200分子互作仪:实时结合动力学分析(KD值测定范围1mM-100pM)
8.WatersACQUITYUPLCH-Class系统: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(压力上限18,000psi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药物相互反应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