载体催化元件检测概述:检测项目1.催化活性测试:甲烷转化率≥95%(500℃工况)2.热稳定性验证:800-1000℃高温循环测试(100次)3.抗硫中毒性能:SO₂耐受浓度≥200ppm(持续48小时)4.机械强度测定:轴向压碎强度≥50N/mm5.比表面积分析:BET法测量≥150m/g6.贵金属分散度:TEM观测分散度>80%检测范围1.贵金属催化剂:铂/钯/铑三元体系(汽车尾气处理)2.过渡金属氧化物:CuO-ZnO-Al₂O₃复合体系(合成氨催化剂)3.分子筛催化剂:ZSM-5型(石油裂解应用)4.钙钛矿型催化剂:L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。
1.催化活性测试:甲烷转化率≥95%(500℃工况)
2.热稳定性验证:800-1000℃高温循环测试(100次)
3.抗硫中毒性能:SO₂耐受浓度≥200ppm(持续48小时)
4.机械强度测定:轴向压碎强度≥50N/mm
5.比表面积分析:BET法测量≥150m/g
6.贵金属分散度:TEM观测分散度>80%
1.贵金属催化剂:铂/钯/铑三元体系(汽车尾气处理)
2.过渡金属氧化物:CuO-ZnO-Al₂O₃复合体系(合成氨催化剂)
3.分子筛催化剂:ZSM-5型(石油裂解应用)
4.钙钛矿型催化剂:LaCoO₃基材料(工业废气净化)
5.纳米碳基催化剂:碳纳米管负载型(燃料电池电极)
6.生物质衍生催化剂:木质素炭基材料(生物油提质)
ASTMD5758-01:固定床反应器催化活性测试规范
ISO11344:2004:催化剂抗中毒性能评估方法
GB/T19591-2019: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测试标准
ISO18757:2003:BET比表面积测定技术规范
GB/T31584-2015:平板式脱硝催化剂检测通则
ASTME1981-98(2018):程序升温还原(TPR)表征方法
1.气相色谱仪Agilent7890B:反应产物定量分析(FID/TCD双检测器)
2.全自动物理吸附仪MicromeriticsASAP2460: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定
3.高温反应装置PIDEngTechμBenchCAT:微型固定床活性测试系统
4.X射线衍射仪RigakuSmartLabSE:晶体结构表征(CuKα辐射源)
5.扫描电镜HitachiSU5000:表面形貌观测(分辨率1nm)
6.质谱联用系统ThermoFisherISQ7000:反应中间体在线监测
7.高温炉ThermoScientificLindbergBlueM:热稳定性测试(最高1200℃)
8.万能试验机Instron5967:机械强度测定(50kN载荷精度)
9.原位红外光谱仪NicoletiS50:表面吸附物种分析(4000-400cm⁻)
10.XPS能谱仪KratosAXISSupra:表面元素价态分析(单色AlKα源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载体催化元件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