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碳含量检测:检测范围0.001%-6.5%,分辨率0.0001%
碳形态分析:游离碳/化合碳占比测定,精度±0.5%
碳分布均匀性:二维面扫描分辨率1μm,三维层析精度5nm
碳化物相组成:XRD半定量分析误差≤2%
表面碳浓度梯度:深度分辨率10nm,检测深度0.1-100μm
金属基复合材料:碳钢/铸铁/硬质合金
陶瓷材料:碳化硅/碳化硼/石墨制品
高分子复合材料:碳纤维增强塑料/导电高分子
表面处理材料:渗碳层/碳氮共渗层/DLC涂层
粉末冶金制品:金属注射成型件/3D打印部件
燃烧红外法:ASTM E1019,GB/T 223.71
金相分析法:ISO 4967,GB/T 13298
电子探针法:ISO 22309,GB/T 17359
X射线衍射法:ISO 20203,GB/T 8362
辉光放电光谱法:ASTM E1257,GB/T 24580
LECO CS844碳硫分析仪:高频感应燃烧系统,检测下限0.0001%
ZEISS Axio Imager.M2m金相显微镜:5000倍明暗场观测,自动图像分析
Thermo Scientific ARL 4460直读光谱仪:0.003nm光学分辨率,氮气净化系统
Shimadzu XRD-7000衍射仪:Cu靶40kV/30mA,2θ角范围5°-150°
Horiba GD-Profiler 2辉光放电光谱仪:射频源13.56MHz,深度分辨率10nm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溶碳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