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学成分分析:SiO₂(58-72%)、Al₂O₃(25-38%)、Fe₂O₃(≤0.5%)、TiO₂(≤1.2%)、K₂O+Na₂O(≤0.3%)
物理性能检测:体积密度(≥2.6 g/cm³)、显气孔率(≤18%)、常温抗压强度(≥50 MPa)
热稳定性测试:热震循环(1100℃↔室温,≥20次无裂纹)、线膨胀系数(5.0-6.5×10⁻⁶/℃)
抗腐蚀性检测:熔融金属侵蚀量(≤2.0 mm/24h)、酸/碱失重率(≤1.5%)
结构完整性检测:宏观裂纹(≤0.1 mm)、微观气孔分布(平均直径≤50 μm)
冶金工业用坩埚:铜合金、贵金属熔炼容器
化工反应容器:高温合成反应釜内衬
电子材料制备坩埚:单晶硅/多晶硅生长容器
实验室级坩埚:分析测试用高温样品皿
特种耐火材料:核工业用屏蔽材料组件
检测项目 | 国际标准 | 国家标准 |
---|---|---|
化学成分 | ASTM C573 | GB/T 16597-2019 |
物理性能 | ISO 5017 | GB/T 2997-2015 |
热稳定性 | ASTM C884 | GB/T 30873-2014 |
抗腐蚀性 | ISO 20292 | GB/T 17601-2018 |
结构分析 | ASTM C133 | GB/T 5072-2008 |
X射线荧光光谱仪(Thermo Scientific ARL QUANT'X):元素定量分析,检测限0.01%
高温热膨胀仪(NETZSCH DIL 402 Expedis Supreme):测量线膨胀系数,最高温度1600℃
微机控制抗压试验机(MTS C43.504):最大载荷300 kN,精度±0.5%
扫描电子显微镜(ZEISS EVO 18):微观结构观测,分辨率3 nm
高温热震试验箱(Nabertherm LHT 04/17):温度范围-70℃~1700℃,变温速率30℃/min
全自动密度仪(Quantachrome Ultrapyc 5000):氦气置换法测定体积密度,精度±0.02%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硅线石坩埚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