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冷却速度测定:50-300C/s(根据材料类型调整)
2.表面温度梯度:15-50C/mm(红外热成像法)
3.临界冷却速率验证:5%误差控制
4.相变起始温度监测:Ac1/Ac3点3C精度
5.介质传热系数计算:500-5000W/(mK)范围
1.合金结构钢(42CrMo/40Cr系列)
2.工具钢(H13/SKD11/D2系列)
3.不锈钢(304/316/17-4PH系列)
4.铝合金(6061/7075系列)
5.钛合金(TC4/TA15系列)
ASTMD6200-21《淬火油冷却特性测试规程》
ISO9950:2020《工业淬火油冷却特性测定》
GB/T5617-2021《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》
GB/T225-2020《钢的淬透性带宽测定方法》
JISK2242:2018《热处理油冷却能力试验方法》
1.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仪(ModelQCT-2000):配备Φ12.5mmInconel600探头
2.高速数据采集系统(HBMGenesisHighSpeed):采样率200kHz
3.红外热像仪(FLIRT865):热灵敏度≤0.03C@30Hz
4.末端淬火试验机(JominyTesterJMT-150):喷水压力0.15MPa1%
5.金相制样系统(StruersTegramin-30):自动研磨抛光
6.差示扫描量热仪(NETZSCHDSC214Polyma):温度分辨率0.1μW
7.超声波测厚仪(Olympus38DLPLUS):精度0.01mm
8.X射线应力分析仪(ProtoiXRD):ψ角范围45
9.维氏硬度计(WilsonVH3302):载荷范围10gf-50kgf
10.激光导热仪(LFA467HyperFlash):温度范围-125C~500C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淬火急冷度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