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孔隙率测定:量化单位体积内缩孔占比(0.1%-15%范围)
2. 孔径分布分析:测量缩孔直径(5μm-2mm)及数量密度
3. 形状特征评估:计算长径比(1:1至5:1)及不规则度指数
4. 位置分布统计:记录距表面距离(0.1-10mm)及聚集度系数
5. 密度变化梯度:测定轴向/径向密度波动值(±0.5g/cm³)
1. 铝合金挤压型材(6xxx/7xxx系)
2. 铜合金热锻件(C17200/C5191牌号)
3. 钛合金精密铸件(TC4/TA15材质)
4. 高分子注塑成型件(PEEK/PTFE基材)
5. 金属基复合材料(SiC/Al体系)
1. ASTM E1245-22:金相法孔隙率定量分析标准
2. ISO 2738:2023:多孔烧结金属材料渗透性测试
3. GB/T 34533-2020:金属构件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规程
4. ASTM E2867-22:工业CT扫描缺陷表征方法
5. GB/T 38516-2020:铸造铝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
1. OLYMPUS OMNISCAN X3:超声相控阵系统(0.5-15MHz)
2. ZEISS Xradia 620 Versa:三维X射线显微镜(0.7μm分辨率)
3. SHIMADZU AGX-V 100kN:电子万能试验机(ASTM E8/E21标准)
4. BRUKER G8 GALILEO:氧氮氢分析仪(0.1ppm检出限)
5. KEYENCE VHX-7000:数字显微系统(5000倍光学放大)
6. THERMO SCIENTIFIC ARL iSpark:直读光谱仪(18种元素同步分析)
7. MITUTOYO CRYSTA-Apex S:三坐标测量机(0.3μm测量精度)
8. HITACHI SU5000:场发射电镜(1nm分辨率)
9. MALVERN Mastersizer 3000:激光粒度仪(0.01-3500μm量程)
10. INSTRON 8802:动态疲劳试验机(100Hz加载频率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挤压缩孔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