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传导系数检测:温度范围-196℃~3000℃,精度±1.5%
热膨胀系数检测:升温速率0.1-50℃/min,测量分辨率0.01μm/m·℃
耐高温极限检测:持续时长100-5000小时,最高温度1800℃
热循环稳定性检测:循环次数1000-10000次,温度交变幅度±800℃
热应力分布检测:应变测量范围0.1-5000με,采样频率100kHz
金属合金材料:镍基高温合金、钛合金、耐热钢
陶瓷基复合材料: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、氮化硼基复合材料
高分子复合材料:聚酰亚胺薄膜、碳纤维/环氧树脂层压板
耐火材料:氧化铝浇注料、镁碳砖、硅酸铝纤维制品
电子元器件:功率半导体模块、高温传感器、电路板基材
ASTM E1461-13:闪光法测定热扩散系数
ISO 22007-4:2017: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导热系数
GB/T 10297-2015: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测定方法
ISO 11359-2:2021:热机械分析仪测定线性热膨胀系数
GB/T 13303-91:钢的抗氧化性能测试方法
ASTM C832-00(2020):耐火材料高温荷载变形试验
激光闪射仪:LFA 467 HyperFlash,测量范围0.1-2000mm²/s
热膨胀仪:Netzsch DIL 402 Expedis,最高温度1600℃
高温疲劳试验机:Instron 8862,载荷范围±100kN
红外热成像系统:FLIR A8300sc,热灵敏度0.02℃
热重-差热联用仪:TA Instruments SDT 650,升温速率0.1-100℃/min
数字图像相关系统:LaVision StrainMaster,空间分辨率5μm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热负荷强度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