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承轮检测概述:检测项目1.尺寸精度:外径公差0.02mm,内孔圆度≤0.015mm2.表面硬度:洛氏硬度HRC50-55(淬火层深度≥1.5mm)3.径向载荷:静态承载≥25kN(持续30分钟无塑性变形)4.耐磨性能:摩擦系数≤0.15(ASTMG99标准测试)5.金相组织:马氏体含量≥90%,碳化物分布等级≤2级6.动平衡等级:G6.3级(转速1500rpm时残余不平衡量≤8gmm)检测范围1.金属支承轮:含GCr15轴承钢、42CrMo合金钢等材质2.橡胶包覆轮:聚氨酯/丁腈橡胶层厚度3-15mm3.陶瓷复合轮:氧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。
1.尺寸精度:外径公差0.02mm,内孔圆度≤0.015mm
2.表面硬度:洛氏硬度HRC50-55(淬火层深度≥1.5mm)
3.径向载荷:静态承载≥25kN(持续30分钟无塑性变形)
4.耐磨性能:摩擦系数≤0.15(ASTMG99标准测试)
5.金相组织:马氏体含量≥90%,碳化物分布等级≤2级
6.动平衡等级:G6.3级(转速1500rpm时残余不平衡量≤8gmm)
1.金属支承轮:含GCr15轴承钢、42CrMo合金钢等材质
2.橡胶包覆轮:聚氨酯/丁腈橡胶层厚度3-15mm
3.陶瓷复合轮:氧化锆/碳化硅增强型复合材料
4.工程塑料轮:PEEK/尼龙66注塑成型制品
5.高温合金轮:Inconel718/哈氏合金特种部件
1.ASTME10-18:布氏硬度测试(载荷3000kgf)
2.ISO12181-2:2011:圆度误差激光扫描法
3.GB/T230.1-2018:金属洛氏硬度试验规范
4.ASTME384-22:显微维氏硬度测试(载荷500gf)
5.GB/T3075-2021:轴向疲劳试验(循环次数≥10^7次)
1.三坐标测量机(MitutoyoCRYSTA-ApexS系列):三维尺寸精度0.8μm
2.万能材料试验机(Instron5982):最大载荷600kN,应变速率0.001-1000mm/min
3.金相显微镜(ZeissAxioImagerM2m):5000倍放大+能谱分析模块
4.表面粗糙度仪(TaylorHobsonFormTalysurfi120):Ra测量范围0.01-50μm
5.动平衡机(SCHENCKHARDYMARKVI):最大转速6000rpm,精度0.1gmm/kg
6.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(CSMTribometer):温度范围RT-1000℃,载荷500N
7.超声波探伤仪(OlympusEPOCH650):频率范围0.5-15MHz
8.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(ProtoiXRD):测量深度0-50μm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支承轮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