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入射角精度验证:测量范围0°-85°,分辨率0.01°,重复性误差≤±0.05°
2. 反射/透射角偏差分析:角度偏差容限±0.2°,空间均匀性测试直径≥150mm
3. 偏振相关损耗(PDL)测试:波长覆盖400-1600nm,灵敏度0.02dB
4. 光谱响应一致性:扫描步长1nm,信噪比>60dB@632.8nm
5. 表面散射特性量化:双向反射分布函数(BRDF)测量动态范围10^-6~10^3 sr^-1
6. 温度稳定性测试:工作温度范围-40℃~+85℃,温控精度±0.5℃
1. 光学玻璃基材:包括K9、熔融石英等材质透镜/棱镜的镀膜面特性分析
2. 金属镀膜反射镜:铝、银镀层的激光损伤阈值与角度响应关系测定
3. 高分子薄膜材料:PET/PC基材的增透膜、ITO导电膜角度敏感度测试
4. 光伏组件封装材料:EVA胶膜、背板玻璃的透射角一致性验证
5. 微结构光学元件:衍射光栅、菲涅尔透镜的入射角-效率特性曲线测绘
1. ASTM E423-71(2020):非金属材料法向发射率测量规程
2. ISO 13696:2002:光学元件散射特性测试的入射角校准方法
3. GB/T 26840-2011:激光产品光束入射角安全阈值测定标准
4. ISO 15368:2001:光学薄膜在45°入射角下的光谱性能测试
5. ASTM E903-20:采用积分球法进行材料漫反射/透射特性测试
6. GB/T 26312-2010:光学晶体双折射率角度依赖性测量规范
1. PerkinElmer Lambda 1050+双光束分光光度计:配置UMA附件实现5°-85°入射角连续可调,光谱范围175-3300nm
2. Newport ATS-1000自动旋转台系统:角度定位精度±0.002°,最大承载20kg
3. Ocean Insight FOIS-1光纤积分球:配合QE Pro光谱仪实现多角度散射光采集
4. Zygo Verifire MST激光干涉仪:用于微结构元件波前像差的入射角相关性分析
5. Optronic Laboratories OL 750-M双单色仪系统:满足CIE 130-1998标准的BRDF测量需求
6. Keysight N1076B偏振分析仪:支持S/J波段偏振相关损耗的多角度同步测量
7. Bruker ContourGT-X3白光干涉仪:表面粗糙度与入射角散射特性的三维关联分析
8. Thorlabs PAX1000偏振相机系统:实现全视场Stokes参数的角度响应测绘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以上是与出射入射角检测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